「我想讓你看到我失敗的模樣」
女兒下班回到家九點多了,平常得睡十小時的我也差不多要去睡覺了。
睡前我跟她說:「去年七月投稿的那篇期刊論文,傍晚正式收到退稿信了。」
女兒說:「啊,一整年耶。一定好難過。」
我說:「對啊,好像談了一年戀愛,對方要你改,你也改了,但最後還是勉
強不來,分手了。」
女兒給我拍拍,我悲從中來的從冰箱拿出在御珍軒買的港點,邊微波邊給自己找理由:「人家借酒消愁,我怒吃一波解憂愁」,任性的在睡前吃起了宵夜。
我的兒女從小就看著我在無數次的投稿、覓職中被拒。這可以說是我給孩子的重要禮物之一了。
我想要讓孩子看到我失敗的模樣。
我讓我的孩子看我失敗,看我難過,看我任性,看我療傷,看我從泥堆裡摔倒,站起來,摔倒,再站起來,最終在不斷地堅持或選擇放手下,為論文或我自己覓得最合適的地方。
如果我沒讓孩子參與這個過程,只讓他們看到我達到目標的模樣,未來孩子碰到挫折的時候,他們要如何知道生氣難過是可以的?
他們要如何知道跌跌撞撞爬起來的過程像是什麼樣子呢?
如果我不放棄,他們又要如何知道放手不可恥呢?